从具体企业的销售数据来看,2015年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较去年有很大进步,部分企业也取得不错成绩,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销量增加,却并未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,单品产品的毛利润2015年下降15%左右。当然,2015年也有 些新进本体厂商,产品尚处在研发与使用阶段。
当前,工业机器人初步形成以市场换技术的局面,在应用的可靠性和性价比上,自主品牌面临激烈挑战。2015年,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 的拉动,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了稳定的增长,交上 份漂亮的“成绩单”。
图 :2010-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增长率(台)
中国正在服役的机器人已占 总量的9%左右,2015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将达7500台,同比增长36.6%,整体而言,机器人市场需求只增不降。在多种因素的引诱下,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再次提速,步入历史上的 二个繁荣发展期,或将比 次浪潮还将巨烈。
图二:2011-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与增长率(台)
2015年受益于相关政策的扶持和传统产业转型升 的拉动,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了稳定的增长,2015年上半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11275台,同比增长76.8%,按可比口径销量增长27%,是去年全年销售量的66.5%。预计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20000台,同比增长40%左右。
图三:2015年国产各类机器人销量占比
从产品结构看,坐标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销售位居前两位,分别占总销量的37%和33%,其中坐标机器人较去年同期增长87%,多关节机器人同比增长91%,并且已达到去年全年的销量。
图四:2015年国产机器人应用领域销售占比与指数
从应用领域看,搬运上下料机器人销量占总销量的53%,位居 位,同比增长109%;焊接与钎焊机器人销量占比为19%,位居 二位,同比增长32%。从应用行业看,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、汽车制造业、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应用较为集中,共计占销售总量的58%。其中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工业、教育、橡胶和塑料制品业、医药制造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、家具制造、3C、服装、服饰业以及酒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速较快。
图五:2015年部分国产机器人企业销量统计
从具体企业的销售数据来看,2015年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较去年有很大进步,部分企业也取得不错成绩,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销量增加,却并未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,单品产品的毛利润2015年下降15%左右。当然,2015年也有 些新进本体厂商,产品尚处在研发与使用阶段。
2015年市场发展特点
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
2015年工业机器人除了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外,在电子,食品加工,非金属加工,日用消费品和木材家具加工等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较快。随着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提高,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。从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向非制造领域延伸。如采矿机器人、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用于维护维修的机器人等。在国防军事、医疗卫生、食品加工、生活服务等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。
产品类型变化
2015年工业机器人在产品类型发展赚足了眼球,随着人机协作趋势的发展,那么小型的机器人几乎成为各家企业发展的核心产品,四大巨头纷纷发布新型工业机器人,以协作机器人为主,市场基本都瞄准3C电子制造业。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也纷纷推出新型的机器人,小六轴关节机器人、SCARA机器人成为企业的新卖点和市场增长点。
产业整合并购明显
2015年机器人产业整合我们总结了三种模式。实业模式、投资模式,“企业 基金”模式。三个不同的模式有 个共同的主题,就是在不同的约束条件和因缘际会下、以不同的方式、从不同的方向,共同走向产融结合,贯通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互动和循环, 步步实现企业成长,推动着产业整合。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是 场泥沙俱下、波澜壮阔的产业结构变迁和系统再造运动。它不是在结构稳态和规则确定背景下的运营经济。
同质化与价格战
国产机器人市场刚起来就硝烟弥补,以6kg 下六轴坐标机器人为例,2015年部分企业降价达30%之多。
核心部件掣肘
2015年中国机器人的处境依然很严峻,其中 典型的是在机器人核心技术上缺乏整体的突破。核心零部件主要分成三部分,机器人减速器、交直流伺服电机和控制器。从成本上来说,目前 机器人产业的成本构成,35%左右是减速器,20%左右是伺服电机,15%左右是控制系统,机械加工本体可能只占15%左右,其他的部分主要就是应用。可以看出,目前减速器是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,而减速器的核心技术,几乎垄断在两家日本企业纳博特斯克(Nabtesco)和哈默纳科(Harmonicdrive)手上,所有的企业都在给日本企业打工。关键部件进口比例较高,导致现在国内制造工业机器人成本较高。特别是减速机,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倍。伺服电机、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着高于国外同类产品。国产机器人的本体成本偏高,这样国产机器人难以形成价格优势,只有年产量上500-1000台,才有 定的规模效应。因此,中国如果想要形成机器人产业化,摆脱国外机器人企业的掣肘,在机器人领域赢得自主,必须要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提上日程。
产业展望:
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仍加速增长。预估2016年大陆地区机器人需求量有望达到9.5万台。研究列举的2016年 机器人市场趋势包括:
,大国政策主导,促使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长。
工业大国提出机器人产业政策,如德国工业4.0、日本机器人新战略、美国 进制造伙伴计划、大陆十三五规划与《中国制造2025》等国家 政策,皆纳入机器人产业发展为重要内涵,不仅将促使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,也带动专业型与个人/家庭型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。
二,汽车工业仍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户。
现阶段汽车工业制造厂商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 大用户,以2014年汽车工业使用机器人密度来看,日、德、美、韩每万名人员中皆使用超过 千台以上的工业机器人,而大陆则为305台。由于日本、德国、美国与韩国均是汽车工业大国,未来工业机器人主要需求仍在于汽车工业。
三,双臂协力型机器人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新亮点。
随着人事成本持续增长,包括组装代工大厂与中小企业等的人事成本负担相对沉重,加上人口老化严重国家劳动人力短缺,使得双臂协力型机器人成为其降低人事成本、提高生产效率与补足劳力缺口等的解决方案。2015年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中, 机器人大厂便大力推广其协力型机器人产品。
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要“围绕汽车、机械、电子、危险品制造、国防军工、化工、轻工等工业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,以及医疗健康、家庭服务、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,积 研发新产品,促进机器人标准化、模块化发展,扩大市场应用。”工信部《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更是细化了具体战略目标:“到2020年,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,培育3-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**企业和8-10个配套产业集群;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,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%以上,机器人密度(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)达到100以上,基本满足国防建设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”。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具体产业规划,机器人产业都受到了 大的关注与支持,发展目标和路径清晰,发展前景广阔。受益于国内机器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不断利好的政策的刺激,资本市场工业机器人板块挂牌、上市、并购潮流涌动,资本、技术和市场加速整合。
上述整合呈现如下几个特征: 是上市公司积 参与海外并购,吸收国外优质核心技术,加速布局核心零部件及高端机器人市场。我国资本市场纯机器人企业PE水平长期保持在40-50倍,高于国外20-30倍行业平均水平,为收购方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。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资金优势加速布局,展开对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机器人市场的争夺。
二是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发展机遇,挂牌融资,在部分细分行业市场加速布局,差异化发展。我国有数百家针对不同细分行业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公司,这些机器人公司通常为依赖在某 细分行业的项目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系统集成商,这些公司受制于成本、定价等方面的劣势,往往面对缺乏资金、产能不足的情形,而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,新三板市场为此类企业提供了 条适合的融资及迅速发展的路径,预计未来 段时间,将逐步涌现各细分行业优质中小型工业机器人企业。